豬腳蔡(「銀色仙人掌」ing.....)

IMG_7574  

加拿大溫哥華美食之多,在北美可是數一數二,走一圈逛一遭,不管胃再多大多深的人都會為自己身上只長一個胃而感到遺憾。今天要介紹的是位於溫哥華市中心的「金大郎(Kintaro)」,它曾是多少人心目中最美味的日式拉麵店。為何硬生生冠上一個「曾」?因為數年後「山頭火(Santouka)」瓜分不少它的客源,連「一風堂(Ippudo)」也來分一杯羹,金大郎是否還能保有昔日一席之地,端看個人想法。

第一次吃金大郎是五年前的事,五年前和五年後我點的都是同一道"味噌乳酪拉麵"。金太郎用豬骨高湯做湯頭,口味可選擇:醬油(shoyu)、鹽味(shio)、味噌(miso)、辣蒜(spicy garlic)。點好之後服務員會問你湯頭的濃郁程度:rich、medium和 light,等等,還沒結束哩,最後還可選叉燒肉的肥瘦(fat or lean)。記得第一次嘗試時貪心又自以為是,選了特濃湯頭和肥叉燒,結果吃不到一半就舉白旗投降,坐在回西雅圖的車內搖啊晃的,實在難受。除非你偏愛肥滋滋油膩膩的食物,要不然請先從清淡湯頭和肥叉燒的組合開始。學乖的我,這回就是這麼點法,其他五位同伴包括三位大男生也是如此。

先上桌的是日式煎餃。煎餃皮薄,只有一面煎得焦焦脆脆,跟台灣的鍋貼相似度高,因此吃起來爽口多了。許多美國的中餐館的煎餃或鍋貼,與其用煎的,還不如說是炸的,端上來時一丸丸像攤在大太陽底下的石頭,又硬又油膩,簡直難以下嚥。

IMG_7573  

我的味噌乳酪拉麵終於來囉。碗公裡除了湯、拉麵、叉燒、乳酪之外,還有豆芽菜、筍片、青蔥、玉米粒和洋蔥。我個人偏愛簡簡單單的拉麵,有沒有玉米粒或豆芽都不太重要。浮在湯面上的白皙乳酪有兩種:Mozzarella 和Swiss,都是融化型乳酪(melting cheese),後者因刨成絲狀融化速度較快(其實mozzarella 也可以刨成絲,可能店家為了顧客知道他們使用兩種不同乳酪而讓其中一種保持原狀,以便區分)。

Mozzarella乳香味重,彈性佳,在義大利可以找到很多用水牛牛乳做成的mozzarella,但美國普遍採用牛乳。Swiss cheese現在變為一種通稱,多半指的從切開內蕊可看見一個個氣孔(eyes)的乳酪,但並非每一種有氣孔的乳酪都是瑞士乳酪,或反過來說,不是所有的瑞士乳酪都有氣孔。大家最熟悉的瑞士乳酪應該是Emmental乳酪,是傳統瑞士火鍋(fondue)和烤起司(raclette)不可或缺的食材。

IMG_7575  

兩種典型融化乳酪在湯面逐漸融開,纏住筷子和麵條後一起被拉至半空中,等待我們發出簌簌簌的吸麵聲,但我們畢竟不是日本人,也搞不來模仿那套,所以吃相偏內斂端莊。我先喝一口老公的普通味噌湯頭,再喝一口自己的,似乎受到乳酪洗禮的高湯比較沒那麼死鹹,此刻它正充滿類似牛奶鍋的乳香,淡化不少味噌原有的沉著,嚐起來更年輕活潑,很有意思的體驗。有人說金太郎的湯頭過鹹,也有人說適中,我比較贊同後者說法。麵條表現不差,吃過後即忘,遠不及紐約一風堂超Q超彈牙的麵條。肥叉燒呢,就是肥,肥到入口即化,但欠缺鮮美肉味。我老是很貪心希望肉片越多越好,但店家只給一片是有道理的,吃多必膩哪。

我非拉麵達人,只能靠直覺評斷,這回二訪金太郎後更加確定他們想繼續在溫哥華拉麵界稱霸,恐怕有些困難。如果會再去,也只是為了這碗"味噌乳酪拉麵",但不是因為它非常非常非常好吃,而是它"挺有意思",其他地方不易吃到這種日西混合的拉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seaho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